到目前为止,宣传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宣传最重要的目的是主动影响人民的意见,而非传递事实。简单来说,宣传希望赢得支持或反对特定事物的立场,而非呈现客观的事实。宣传与沟通有着非常细微的差异,主要在于宣传狡诈地利用不同的手段试图影响舆论。宣传试图建立不同事物间没有逻辑也不直观的关系,借此唤起民众强烈的情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4%BF%E6%B2%BB%E5%AE%A3%E4%BC%A0&variant=zh-cn
)
我们所熟知的中国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只要你是在中国接受教育,就一定会获悉这段历史。为什么老百姓愿意为这场战役付出如此多的财产、生命和期盼呢?因为在此之前,通过宣传,已经让老百姓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支持共产党就是得解放。看起来,很多人为此毁家纾难,甚至失去生命,他们是损己利人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更多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获得更多的生存权利,这种观念是合理的,健康的。
上段时间国内媒体热热闹闹转播的美国大选中,奥巴马采用了种种新的宣传媒介和手段,与选民接触。最初为对手所诟病的缺少经验,经过角度的转换就成为了奥巴马的优势:没有久经官僚的恶习,没有盘根错节的政治经济关系。一个清新的、充满活力的政治新星形象被树立了起来。事实上,奥巴马赢在美国的大环境中的人心趋向和布什政府造成的垃圾后果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经济衰退和布什政府的失误把奥巴马推上了政治的巅峰。但是,奥巴马班子的宣传角度不可谓不绝妙。这就是宣传,让你看到的是部分的真相,让你看到的是想让你看到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或者是评论,说某某主编被抓了,某某杂志被封了,某人的博客被和谐了。这种新闻很容易造成热血青年的愤慨。而一旦你了解政治和宣传,你会感到悲哀和可怜,而不是愤慨。悲哀和可怜的是宣传机构的弱势和思路手段单一。我们翻阅世界历史时可以发现,在中世界的欧洲和3K党横行的美国,或者克格勃活动的前苏联,武力和强权是解决类似事件的主要方法。事实证明,太深的压迫能造就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再去翻阅李大钊同时代的民主战士们的著作仍会感到他们思想的深刻和对现实的遗憾。维持一种统治的最有效方式是同化。提供给你想要的,让你感到更加的舒适,能够最大程度的让人被同化。这才是文化的精神的力量的魅力所在。这才是宣传的根本。
今天我们往往发现宣传机构工作非常的不容易,经常要严打、审查。大规模的行动往往在短时期内似乎清除了网络上不希望看到的东西,网络长城禁止了很多不适合的网站。但是这些能够阻止的是哪些人接触到“不健康”的内容呢?是没有能力和资源的人。没错,这些人数量非常非常的多。但是纵观中国历史,没有网络的时代如此的漫长,成为统治阶级的麻烦的人往往不是今天容易被禁止的这类人。当有能力和资源的人感受到压抑时,或者说“不”,或者选择远离。无论哪种,都是一种损失,对民族的长久的损失。如何提高宣传的效果,如何丰富宣传的手段是有关人士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比给名画穿衣服更加迫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