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Uncategorized

  • 国庆和中秋重合,放假期间哪几天加班算三倍加班费

    盼望着,盼望着,大假就要来了,中秋和国庆重合的大假。 最近和公司的Planner说起来放假的安排问题,她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除了1、2、3三天,还有那天是加班算三倍的工资?(10月3号既是国庆,又是周六,又是中秋。) 国务院发布过一个指导精神“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共8天。其中,10月1日(星期四)、10月2日(星期五)、10月3日(星期六)为国庆节法定节假日,10月4日(星期日)照常公休;10月3日(星期六)公休日及中秋节分别调至10月5日(星期一)、10月6日(星期二),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10月7日(星期三)、10月8日(星期四)。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 这些只是指导精神。尤其对企业而言,并非一定要按照这些调整来放假。但是,涉及到和其他公司联系的部门,就要考虑到合作伙伴是否放假了。这,都是HR在安排放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问题。因此,在发布放假通知的时候,秉着“早安排”和“自行调节”的方针,多和业务部门沟通,基本上就可以了。 这次放假涉及到的三倍加班费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看到政府的解释。个人的理解是:保证1、2、3三天的放假,在放假通知中说明中秋节调到的当日即为三倍加班费的计算日。

  • Office2003 使用技巧–如何将收到的邮件转到calendar

    Office 2003 使用技巧 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将收到的邮件转到calendar里面呢? 工作中,经常会收到会议通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使用calendar的,而重新打开日历来创建一个日程是很烦人的事情。建议使用outlook系统的人在发会议通知的时候使用calendar,它还具有提前提醒的功能,多善解人意啊。 首先搜索了office help online/ offline,没有找到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么得办法,只能土办法上马。 如果没有附件,直接点击该邮件,按住左键,拖—到calendar的栏上,outlook会自动进入日历模式,松开左键,一个新的日历就创建了,内容就是邮件的内容,只需要更新一下日期、地点,写上标题,就可以了。 如果有附件,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把该邮件直接拖到桌面上,再开一个calendar,将邮件拖到日历里面,ok。这个办法有个缺点,需要点击打开作为附件的邮件,还需要你来写calendar的内容。第二个办法:第一步如没有附件的邮件操作一样,第二步是单击邮件的附件,直接拖—对了,它会在日历里面出现。缺点是要做两步操作,但比起第一个办法来还是少敲一些字的。 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请告诉我。

  • 江南水乡之周庄(一)

    迎新娘 所有的房子都挂着红灯笼 桥上的看桥下 桥下的看桥上       从破旧的院墙里伸出的几支梅花 香气袭人   私塾 学堂

  • 江南水乡之乌镇(二)

    临河而居的房子 下雨天或者大太阳下趴在廊檐上 慵懒啊 这是游人的想法 人少的时候看古街 小巷子间的桥 从巷子里看民居 旧旧的木色很好看 适宜拍片子 富裕的人家 精雕细琢的木刻 很有武侠片感觉的酒坊招牌 在一个木墙上看到已经干枯的艾草(大概是的吧)

  • 江南水乡之乌镇

    步入乌镇 双桥旁边的木窗 古色古香的中药铺 手工布鞋。漂亮是非常的漂亮,可是买来不知道送谁,为免的盼望为人服务的布鞋被放到橱柜上饮泣,我没买,嘿嘿。 热气腾腾的羊肉啊啊 蓝色染布 第一次看到用石膏的染布方法,比扎染麻烦一些,但是能做出精致的小花效果来 酒坊

  • 严禁酒后驾车的专项整治能持续多久

        “从人治到法制”     看到公安部开展禁止酒后驾车的专项整顿活动的新闻,媒体一面倒的欢声。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用行政手段代替执法了?仔细想来,这种做法似乎由来已久,专项整治活动说到底是人治的体现。上位者想起来了这档子事了,要抓一抓,那么从上到下彩旗纷飞,过了这么一阵子,该干嘛还干嘛了。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口号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说从来没有这么做。我学交法的时候很是不能理解有需要考8次的人,但是当我发现有的地方不需要你本人到场也能“考”出来的时候,我觉得考8次的人也是很不错的,至少,他努力了。交警很多时候在路边笑嘻嘻的看着转弯的车不打转向灯;行人通过斑马线的时候不减速的车冲过去,差点撞到人;晚上很少有车按照交法要求来打灯,私自改装的大灯照得对面的人眼睛都睁不开,而交警的脾气真是好啊,只是看着。其实,严打何须专项治理啊,按照交法扣分罚钱,交警也有分红了,车辆行驶也规矩了。实在想不明白的是,我们的交警为啥不去管管?总不至于每次查到的都是谁家的小舅子吧。     “人命一样重么”     行人是那么的弱势,被撞到的老人、孩子、妇女、劳动者太多太多了,大多是当地媒体做个短新闻提一下,就如同沙滩上的字,风过无痕,只有受害者的家人在漫长的日子里哀痛。可是这次撞到的是有文笔很好地媒体支持的大学生(毕业生)。似乎知识分子(大学生)的命要值钱的多,或者是因为他们背后的有掌握新闻话语权的人,于是,这次事件受害者的权益获得了意外的重视。几乎一面倒的媒体舆论,虽然没有导致肇事者的重判,但是直接引起了专项整治活动。短时间内再次发生的打工的女孩子被撞事件,媒体关注的力度却明显减弱,甚至发布的Vidoe标题还要强调她的行走路线距离斑马线还有几米!     “由知识分子的死亡引发的制度改变”    又想到了孙志刚事件导致了收容制度向救助制度的改变。孙志刚事件之前,有多少人在这种怪异的制度下受到伤害,甚至死亡,我们不得而知。典型的特殊政治条件下所产生的收容制度却延续到了和平时代,战争年代所赋予政府机构过多的权利没有被收回,只因为权利的赋予不是由被损害的主体所作出的行为。户籍制度是农耕经济的历史产物,我们今天却还在使用;终于,暂住证产生了,可是查暂住证的协警们的行为又有谁来管理?我的门上还被贴过一张威胁的纸条:再不办理暂住证就行遣返!不知道我们的身份证又是用来做什么的?不管怎么看,身份证都能说明这个人是不是被通缉的罪犯了,为什么说还要再办理暂住证来控制犯罪分子的猖獗?        晚上我被凶悍的敲门声吓了一跳。但是我考虑到小偷强盗没有这种胆子啊,因此我估计这一定是英勇的协警来查暂住证。 我办那门子的暂住证? 你是本市户口啊,租什么房子嘛?身份证给我看看? 我为啥要给你看身份证?你先给我看看你的证件。—-我每次都会跟对方吵架,让他有点印象,别老是来敲门、贴条子。   有一次,LG因为找不到身份证,翻出了护照来。对方见到这玩意,居然声音一下子温柔起来:你是台湾人啊? 你才是台湾人!(没有歧视的意思啊) 倒是来敲门的人对大陆人很有点歧视的意思。

  • 游记-法国迪纳德圣马洛

    迪纳德。这所房子站在山坡之上,对面就是圣马洛。住在这里该是有多惬意….. 一艘渡船从圣马洛开来 私人游艇 有钱人那是相当的多啊 每个去圣马洛的人都能看到这个喂海鸥的人。 海滩上爬的飞快的小朋友.

  • 游记-法国圣马洛

    这是法国北部圣马洛的一角。潮退去的时候,会露出这样的一条路。休闲度假的人们沿着海中路走到前面的城堡。潮水渐渐涨上来,慢慢的淹没了这条路,城堡就那样,静静的伫立在海水中,眺望远方。 我们去的时候是十月,可是法国已经有些冷意了。其实在这一块,我觉得最美的海景是迪纳德,因为可以从他远眺圣马洛,美的像是明信片。但是,圣马洛有一块避风的沙滩可以让你恣意的晒太阳,旁边的人们都是享受到不得了的表情,或躺,或坐;小孩子大喊着冲向海水,那种满溢出来的开心,有太多的感染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你的旅游行程不紧张,推荐你到法国北部的海边度假,还可以吃到异常鲜美的海鲜~

  • 宣传的去向

    到目前为止,宣传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宣传最重要的目的是主动影响人民的意见,而非传递事实。简单来说,宣传希望赢得支持或反对特定事物的立场,而非呈现客观的事实。宣传与沟通有着非常细微的差异,主要在于宣传狡诈地利用不同的手段试图影响舆论。宣传试图建立不同事物间没有逻辑也不直观的关系,借此唤起民众强烈的情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4%BF%E6%B2%BB%E5%AE%A3%E4%BC%A0&variant=zh-cn  ) 我们所熟知的中国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只要你是在中国接受教育,就一定会获悉这段历史。为什么老百姓愿意为这场战役付出如此多的财产、生命和期盼呢?因为在此之前,通过宣传,已经让老百姓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支持共产党就是得解放。看起来,很多人为此毁家纾难,甚至失去生命,他们是损己利人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更多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获得更多的生存权利,这种观念是合理的,健康的。 上段时间国内媒体热热闹闹转播的美国大选中,奥巴马采用了种种新的宣传媒介和手段,与选民接触。最初为对手所诟病的缺少经验,经过角度的转换就成为了奥巴马的优势:没有久经官僚的恶习,没有盘根错节的政治经济关系。一个清新的、充满活力的政治新星形象被树立了起来。事实上,奥巴马赢在美国的大环境中的人心趋向和布什政府造成的垃圾后果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经济衰退和布什政府的失误把奥巴马推上了政治的巅峰。但是,奥巴马班子的宣传角度不可谓不绝妙。这就是宣传,让你看到的是部分的真相,让你看到的是想让你看到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或者是评论,说某某主编被抓了,某某杂志被封了,某人的博客被和谐了。这种新闻很容易造成热血青年的愤慨。而一旦你了解政治和宣传,你会感到悲哀和可怜,而不是愤慨。悲哀和可怜的是宣传机构的弱势和思路手段单一。我们翻阅世界历史时可以发现,在中世界的欧洲和3K党横行的美国,或者克格勃活动的前苏联,武力和强权是解决类似事件的主要方法。事实证明,太深的压迫能造就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再去翻阅李大钊同时代的民主战士们的著作仍会感到他们思想的深刻和对现实的遗憾。维持一种统治的最有效方式是同化。提供给你想要的,让你感到更加的舒适,能够最大程度的让人被同化。这才是文化的精神的力量的魅力所在。这才是宣传的根本。 今天我们往往发现宣传机构工作非常的不容易,经常要严打、审查。大规模的行动往往在短时期内似乎清除了网络上不希望看到的东西,网络长城禁止了很多不适合的网站。但是这些能够阻止的是哪些人接触到“不健康”的内容呢?是没有能力和资源的人。没错,这些人数量非常非常的多。但是纵观中国历史,没有网络的时代如此的漫长,成为统治阶级的麻烦的人往往不是今天容易被禁止的这类人。当有能力和资源的人感受到压抑时,或者说“不”,或者选择远离。无论哪种,都是一种损失,对民族的长久的损失。如何提高宣传的效果,如何丰富宣传的手段是有关人士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比给名画穿衣服更加迫切的问题。

  • 由老照片想起的

    公婆带来很多的老照片。我兴致勃勃的看LG小时候的照片,实在是可爱啊。婆婆端详着自己的照片,对我说,你看我那时候漂亮吧。非常漂亮,我心悦诚服,与之相比,我自己都嫌弃我这个儿媳妇不漂亮。LG说你看这张,爸爸年轻时候的照片!我这次彻底被震到了。公公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帅,搁现在的舞台上绝对是一个超级帅哥,而且是阳刚型的。   要不,怎么说“造化弄人”呢?   出生于40年代的父母一代,童年在党旗下国歌中成长,读书的时候不用钱,但是到考大学了,开始上山下乡了,就业最好的去处就是军队和工厂,找对象据说握方向盘和掌大勺的最吃香,翘首期盼能分间房,独独养儿女的时候还可以不用管“只生一个好”。父母们说起来他们的年轻总是有太多的感慨,物资匮乏,组织管理的事无巨细。用我们的眼光来看,最无奈的就是没有自己,没有自己的选择余地,没有自己的思想空间。终于儿女们成家立业了,他们已经老了。现在养老金一提再提,我知道那是我们这代人在买单。   人的一生就这样了。现在人老了,公公喜欢呆在家里,婆婆喜欢到处走,只有可能,都是走着去,边走边看。他们终于有了可以选择的机会和自由了。